脚尖定“平衡”,仁心暖人间
——专访骨盆平衡疗法传承人陈志金
厦门东芳山庄的一栋别墅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诊疗床上,陈志金正为患者调整姿势。没有白大褂的刻板,一身休闲装的他笑容温和,言谈间满是亲和力,这位“邻家大哥”般的医生,曾服役于中央军委保健局,是军中传奇中医吴子寿亲传的骨盆平衡疗法传承人。谈及骨盆平衡疗法时,他眼中瞬间燃起专注的光芒,不自觉地比划起诊疗手法,那份对医术的虔诚与坚守,让人瞬间读懂这位传承人的初心。
师出名门:七年磨一剑,淬炼“平衡”真谛
1978年11月7日,陈志金出生在浙江省缙云县一座群山环绕的小山村。从城东乡周村小学到缙云仙都中学,他在山野间长大,骨子里藏着韧劲与热忱。1993年,初中毕业的他为追寻安稳的从医之路,毅然报考浙江省丽水职业中等卫生学校(现更名为丽水护士学校)。四年寒窗,他深耕医术、打下扎实根基,1997年毕业后,陈志金被分配至乡镇卫生院。可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终究抵不过心中对理想的憧憬,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让这个怀揣热忱的年轻人倍感不甘。
恰逢部队招考的消息传来,陈志金果断抓住这束“机遇之光”,毅然报名。谁也未曾想,这一抉择竟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1997年12月,他正式服役于厦门警备区机关门诊部,入伍时一米八的他体重仅110斤,瘦弱的身形下,是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过硬的医术功底。新兵连里,无论谁受伤不适,他总能第一时间主动上前诊治,娴熟的专业能力很快吸引了领导的目光。“你是块当医生的料,该去医院真正发挥价值。”在中队长的赏识与推荐下,他顺利进入部队医院深造,而这段经历,也悄然为他与恩师吴子寿的不解之缘埋下了伏笔。
彼时,吴子寿——这位曾担任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保健医生、在军内外声名远播的中医大家,正来学员中挑选传承弟子。80余名学员里,陈志金既是新兵班长,更是唯一一个全科成绩全优的佼佼者。吴子寿目光扫过墙上的成绩表,瞬间锁定这个名字,毫不犹豫地选中了这位素未谋面的年轻人。“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像一场奇遇,朦朦胧胧的,就被师傅挑中了,命运的齿轮就这么悄然转动起来。”谈及这段过往,陈志金的眼中仍闪烁着感慨与珍视。
自此,除了吃饭睡觉,陈志金几乎全天候陪伴在师傅身旁。他跟着师傅奔走于大江南北,先后在厦门警备区机关门诊部、中央军委保健局风湿骨病专委会服役,为国家领导人、老红军、基层官兵保驾护航,亲历无数疑难病症的诊治。服役期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连续四年获评“优秀士兵”,更是斩获“军区标兵”的殊荣,这份认可,是对他医术与担当的最佳佐证。1999年,陈志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还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顺利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军区卫生系列颁发的医师资格证书;2000年至2001年,他更被选派至原第一军医大学风湿免疫系黄慈波老师名医工作室深造,在专业领域持续精进。
师傅吴子寿常对他说:“骨盆是人体骨骼的‘基座’,这基座一旦歪了,全身的脏腑、神经、骨骼都会受牵连,各种问题便会接踵而至。”这句朴实却深刻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此后数十年的学医之路。为练就师傅那般“均匀、柔和且极具渗透力”的手法,陈志金下足了苦功,每日单手拎起装满水的水桶,锤炼手臂持久力;随身揣着曲力球,一有空便反复揉捏,打磨手指张力;对着沙袋一遍遍揣摩穴位触感,感受力道深浅的微妙变化。
七年寒来暑往,从背诵晦涩的经络图谱,到独立为患者辨证施治,他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彻底吃透了骨盆平衡疗法的精髓,诊疗技艺也愈发精湛醇厚。可他并未止步于此,对医术的追求始终滚烫。2010年,陈志金毅然考取本科学历,潜心深造,最终顺利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用持续的精进,为这份传承注入更深厚的底气。
医者仁心:一套“平衡术”,破解全身困局
“很多人觉得腰痛治腰、颈痛治颈,其实都找错了根!”谈及现代人高发的骨骼问题,陈志金神情严肃。他耐心解释道:“骨盆是人体的中枢,承上启下,就像房子的地基。大部分人的骨盆问题是先天性的,经母体产道挤压后没调整过来,长期失衡会牵扯骨骼、神经、肌肉系统,进而诱发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甚至影响五脏六腑。”陈医生进一步拆解骨盆平衡疗法的核心:“关键在于‘三通’——疏通经络、畅通气血、通达脏腑。首先要把骨盆调正,人体生物力学恢复正常,肠道不挤压了,胸椎不错位了,很多病痛自然就根治了,这才是治标又治本。”
话音未落,预约的患者陈先生走进诊室。几年前,陈先生曾因腰椎问题卧床20多天,针灸缓解后反复复发,直到找到陈志金。只见陈志金让他俯卧,双手拇指如同拨弄琴弦,在背部脊椎两侧穴位精准推拿,力道时而轻柔如春风,时而沉稳如磐石。“有酸、麻、胀的感觉吗?”他轻声询问,得到肯定回应后,嘴角露出欣慰的笑:“气血通了,就快好了。”半小时后,陈先生起身伸展腰肢,惊喜地说:“来之前我的腰完全无法直身,调整后慢慢能支起来了,经过长期治疗,这么多年再也没复发过!”
这样的奇迹,在陈志金的诊室每天都在上演。2005年至今,他全身心投入骨盆平衡疗法的继承、发扬、研究与临床实践创新,用精湛医术帮助无数患者摆脱病痛。身怀三胎的邹女士在生完二胎后膀胱、子宫脱垂,医院建议手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过来。经过三次经络疏通,脱垂症状明显缓解,连脸上的痤疮也渐渐消退。“陈医生不仅仅是在调骨头,他是在用他的气滋养患者,诊疗过程中能感受到满满的能量。”邹女士的话,道出了无数患者的心声。此外,陈志金还先后被欧普照明,特步集团等大企业集团聘为医疗顾问,并为缅甸总统、澳门特首等政界、文化界名人调理治疗
仁心坚守:一天三诊,不负初心使命
“一天最多看三个病人,多了精力跟不上,对不起患者。”这是陈志金坚守多年的规矩。即便预约排到一周后,他仍坚持“少而精”,每一次治疗都全神贯注,从问诊到施治,再到康复指导,细致入微。这份较真,源于师傅“医者割股心”的谆谆教诲,更源于他作为中共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内心对患者最纯粹的真诚与热忱。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他主动减免诊金;看到媒体报道的困境患者,他上门公益治疗,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
谈及未来,陈志金眼中满是憧憬。他正和师兄弟们一起,把原本口传心授的技艺整理成系统理论,计划与在线教育机构合作制作视频课程,让骨盆平衡疗法惠及更多人。“治好一个人,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把这门手艺好好传承下去,帮更多人摆脱痛苦,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在他心中,每一次成功施治都不止于缓解个体病痛,更可能改写一个家庭的轨迹,影响一个人的事业与人生。他始终坚信,这份播撒出去的医者大爱,终会以温暖的方式反哺回来,滋养更多生命。
阳光洒在他整理病历的身影上,脚尖的老茧是岁月淬炼的勋章,眼中的温柔是从未褪色的初心。从军营到诊室,从学徒到传承人,三十载春秋流转,陈志金用坚守与担当证明:真正的匠心,藏在每一次精准无误的手法里;真正的仁心,暖在每一位患者的心田中。而这门承载着中医智慧的古老疗法,也在他的守护与传承下,于新时代焕发出愈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附陈志金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陈志金,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
1985年9月-1990年7月 城东乡周村小学
1990年9月-1993年7月 缙云县仙都中学
1993年9月-1997年7月 浙江省丽水职业中等卫生学校
1997年12月-2004年12月 先后服役于厦门警备区机关门诊部、中央军委保健局风理骨病专委会
2005年至今从事骨盆平衡疗法,继承、发扬、研究临床实践,创新发展。
服役期间:连续四年优秀士兵"军区标兵",并于2000年至2001年在原第一军医大学风湿免疫系学习深造(黄慈波老师名医工作室)
2010年6月,毕业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事高技术应用与管理专业,取得大学本科学历
上一篇:卓越传媒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简介